各学院:
为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,坚守立德树人、培养仁心仁术医学人才的根本任务,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德医风培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,切实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效能,着力培养德医双修、担当守护人民健康重任的时代新人。经研究,学校决定于2025年暑期继续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活动主题
家校携手,赋能成长
二、活动目的
通过家访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,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现实状况,了解学生成长环境,进一步联结学校与家长间的感情纽带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,持续构建家校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,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,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。
三、活动时间
7月初-8月底
四、家访主要对象
1、各级各类先进典型和在校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;
2、“四困”学生,即家庭经济、身心健康、学业成绩、求职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;
3、近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、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;
4、其他有必要通过家访沟通交流的学生。
五、家访对象的选定
1、家访对象由各学院和辅导员按照上述要求自行确定,非贫困生的家访人数不做限制;
2、家访对象如为贫困生库内学生,可向校资助管理中心申请慰问金,特困学生按1000元/人、贫困及一般贫困学生按500元/人给予资助,具体资助人数如下:
学院学生总数 |
家访贫困生人数 |
≤1000人 |
1人 |
1000-2000人 |
2人 |
≥2000人 |
2-3人 |
省内线下家访所需慰问卡片,请各学院至资助中心领取。省外困难学生家访,可采用线上形式进行慰问。所有慰问金的发放签字,统一安排在下学期开学时进行。
六、活动形式
家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,确保辅导员全员参与。线下家访遵循就近、节约原则,原则上限于湖北省内;省外家访原则上以线上形式(如视频、电话)进行沟通慰问。确需赴省外线下家访的,须提前向学工处报批。
七、家访内容
1、精准掌握学生信息: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、成长环境、居家思想行为表现、学习生活习惯及个性特征。对孤残、低保(特困)、烈士子女、农村低收入及突发致贫家庭,精准传达国家资助政策及学校奖、助、勤、补体系。
2、反馈学情,共商育人: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,交流教育理念方法,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,并就家长关切做好答疑释惑。
3、引导就业发展观念:了解家长对学生成长成才及就业的期望,介绍征兵入伍政策,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就业观、择业观。
4、强化假期安全教育:提醒学生假期注意居家安全,加强交通、消防、用电、防溺水、反电诈、饮食卫生等安全常识及心理健康教育。
5、通报校情,征集建议:向家长介绍学校发展近况,并征求其对学校办学及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。
八、经费保障
各学院展家访差旅前,须向学工处进行前置报备(填写附件3,7月6日前电子版发学工处李海涛),(7月6日前电子版发学工处李海涛)并严格遵照学校财务处相关规定与流程完成审批及报销手续。
实地家访产生的差旅相关费用(交通、住宿、补助等),由学院承担并据实报销。贫困生慰问金由学工部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奖助金中列支。
九、工作要求
1、提高站位,严明纪律
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,弘扬优良作风,坚持务实、节俭、高效,确保活动实效。牢记身份、严守纪律,严禁增加家庭负担,杜绝违规行为。强化安全防护,保障行程人身安全。自觉维护形象,当好代言人,做到态度和蔼、语言文明、方法得当,积极沟通化解矛盾,赢得理解支持。
2、精心组织,精准覆盖
各学院须高度重视家访工作,将其作为深化学生思想教育、增强安全意识、精准掌握学情、提升家校共育实效的关键途径。精心遴选家访对象,注重代表性与典型性,力争实现各类学生群体全覆盖。
3、周密准备,务求实效
本次暑期家访以辅导员为主体,要求全员参与,提倡学院领导及兼职班主任参加。家访前须周密计划,掌握学生家庭背景、社会关系及在校表现。家访中须规范记录(图文、音像等),提炼典型案例与感人事迹,为育人故事积累素材。
活动结束后,各院系须按附件4要求及时提交总结材料(联系人:李海涛)。
学生工作部
2025年7月4日